元宵節
販賣年節的糕點,是家裡主要的收入來源,
和弟弟在還沒有自己的工作之前,每一年的十二節氣都要幫忙母親趕製傳統糕點。
過年就是各種口味的年糕、蘿蔔糕、鹹粿、發糕等等,端午節就是綁粽子,
平日是祭祖的紅龜粿、草仔粿等,而元宵節與冬至當然就是幫忙包「元宵」囉。
其實湯圓跟元宵的原料一樣,我們家堅持使用純糯米,
因為加了糯米粉製作的米糰,煮熟後的口感少了紮實的Q勁。
媽咪總是用很原始的工法:先將糯米泡軟→再磨成米漿→然後脫水瀝乾,
就會形成粿粹〈台語發音〉,接著拿小部分去蒸煮,煮軟後就像麻糬一樣Q嫩有黏性,
這時候要把煮好的部分和沒煮的粿粹均勻揉捏,慢慢地,
原本易碎無黏性的粿粹就會發揮延展性成團〈像是麵粉加水揉捏過一樣的型態〉。
接著,就是塑型啦!
我們會把糯米糰捏成適當大小,中間再填入也是由媽咪親自拌炒的餡料,
甜的有花生、芝麻,鹹的有鮮肉。
料多味美,滿滿的一盒有十二顆,全部都是純手工製作,
不但沒有添加防腐劑,也沒有任何化學添加物,很純粹的一道傳統美食。
所以,每次都要跟顧客溫心小叮嚀:
我們家不加防腐劑喔!所以最多冷凍四、五天,最好當然是當天享用美味囉!
媽咪的微笑,是一種與人客之間心照不宣的品質保證。
其實,最初〈Chloe還很小的時候〉家理的經濟收入不是製作傳統米食,也不是靠母親,
只是爸爸的公司突然遭逢變故,一夕之間家徒四壁,原本為家庭主婦的母親一肩挑起重擔,
向Chloe的外婆學習製作傳統糕點,凌晨就推個手推車到傳統市場去叫賣,
我和弟弟是讓母親用血汗堆積十幾二十幾塊小錢養大的。
說真的,純手工的米食真的很不好製作,耗時也費心,而且米價連年漲,但母親也不曾將售價調漲,
她總是認為,這是年節祀神的供品,代表祈福的人純樸的心。
所以,一塊紅龜粿、一顆發糕也還是25元,從小到大都是這個價錢,
很難想像母親用一點點的錢把我和小弟拉拔到進了研究所,不過,我們也算成器,
至少師大和台大的學費都很便宜。
父母的辛勞,很難回報,卻又時時刻刻掛記在心,我們是父母親甜蜜的負擔,
爸媽卻也是我們最難報答的業擔。
進了設計研究所之後,終於可以發揮所學─為爸媽的手作米食規劃品牌,
目前論文已經進展到文獻,而創作部分也有很堅強的設計顧問團隊,
就趁在師大兩年的時間,好好地踏實自家的品牌夢─【采緹食坊】,讓兩個老的再也不用在傳統市場日曬雨淋地叫賣。
不久,會設立網站,提供母親網路行銷的管道,也讓更多地區的饕客分享媽咪的手作好味道。
現在的業績逐年上升,不受經濟不景氣的影響,對我們家而言看似是好事,不過
由於人手的不足〈都是自家人在趕工〉,所以
產業轉型的想法越來越深刻,想要招募新兵,自然要做出一個品牌,
而打造【采緹食坊】正是我目前在走的路。傳統產業要轉型,其實困難,但依舊得前進。
這是關於【采緹食坊】的第一篇文,未來會繼續用文字記錄她的成長,
希望能被更多經過的你/妳們看到。當然,
【采緹食坊】尚未設立專屬販售網站,若有價錢或米食種類等訂購問題,可以留言。
感謝
2010年6月19日,畢業成果展,為期五天,地點就在敦南誠品。
在那裏會展示師大設計所菁英的所有畢業作品,敬請期待